湖北武穴:“一字”工作法助推精准扶贫

湖北省武穴市是全省插花县市,现有重点贫困村4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737户、5940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27%。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目标,以“五个一批”为立足点,围绕“一字”工作法,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2014至2016年全市有25个贫困村出列、31625名贫困人口脱贫。武穴在黄冈市精准扶贫目标考核中,位列插花县市第一名,精准扶贫的“武穴模式”正在形成。

上下联动一盘棋 构建“1+N”“9+X”的政策支撑体系

扶贫攻坚作为当地政府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武穴围绕工作目标,构建了“1+N”“9+X”的政策支撑体系和产业脱贫路径。“1”即《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意见》,“N”就是若干个配套机制和办法;“9”即畜禽养殖、湖羊养殖、龙虾养殖、苗木花卉、生姜山药、双低油菜、生态旅游、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等9大主导产业,“X”即果蔬、药材等20余类微小特色产业。

同时武穴还出台产业扶贫、医疗救助、教育扶贫、易地搬迁等系列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实行“领导包镇、部门包村、队员驻村、干部联户”制度。全市派出79名驻村第一书记、335名扶贫工作队长,6478名扶贫工作队员,实现市级领导、第一书记、工作队、市直单位、全体国家干部“五个全覆盖”。

内外发力一起抓 激活社会资金参与精准扶贫

锁定目标。通过精准识别、审计比对、因灾因病纳入,锁定贫困人口59406人。

规范建档。做到“四统一”,即统一政策宣传口径,发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宣传明白卡”3万余份;统一作战路径,市、镇处、村、工作队和包保干部做到“四个一清二楚”;统一档案标准,编印村出列、户脱贫验收资料1万套。

统筹资金。整合社会资源,激活和引导金融资金、工商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精准扶贫。2016年全市整合资金2.96亿元,财政专项扶贫预算5000万元,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1.83亿元)的27.32%;撬动金融资本2.07亿元;设立3000万元产业精准扶贫发展基金、1500万扶贫小额信贷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政企共办一桌席 做强产业扶贫

做强产业扶贫。按照“9+X”产业扶贫思路,大力推进“政府+市场主体+银行+保险+贫困户”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增收、劳动就业等多种途径,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市场主体机制,出台扶持市场主体政策。先后认定市场主体108家,发放扶贫贷款资金1.3亿元。

对受灾严重的市场主体,支持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已建成产业示范点166个,打造了“万里红龙虾养殖合作社”“莲花塘村湖羊养殖基地”等一批新兴产业示范主体。建成产业扶贫基地296个,覆盖全市90%以上村。

做好健康教育扶贫。免费为38946个贫困对象办理新农合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小额人身意外保险。针对20种重症慢性疾病,率先在黄冈建立医疗救助机制;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资助体系,先后发放各类资助资金4060.32万元;做实易地搬迁。统筹安排易地搬迁资金9237万元,共完成建房面积29740平方米,超出湖北省下达目标任务的20.9%。

做大光伏产业扶贫。由财政拨付首批注册资本1000万,注册“武穴市新能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实行市场化、公司化运作。

责任落实一担挑 9名村支部书记被纪委通报

明责任。出台《武穴市镇处党政领导班子及市直单位领导班子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核方案》《关于进一步落实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的通知》,全面落实党委政府扶贫攻坚主体责任,纳入目标考核,加大考核权重,层层签订军令状,级级落实脱贫攻坚责任。

立足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构建大扶贫格局。市直各部门先后落实建设项目83个。7000多名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提供扶持物资价值2000余万元。全市为受灾群众募集爱心捐赠3454.83万元。

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核、半年一小结、年终结总账”的督查考核机制。严肃“三个一律”,2016年共开展12次专项督办,对督办发现的问题全市通报、限期整改;7个镇处、9名村支部书记被市纪委通报;6名帮扶干部因精准识别把关不严,被召回问责班召回集中学习。(武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