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春节假期,出门逛街,遇到商场奢侈品装柜大排长龙;回家刷剧,“赘婿”“男团”轮轮番轰炸……好像全世界都争着“宠爱她”。再看春节后媒体公布的一组数据:2020年我国奢侈品销售近3460亿元,同比增48%,其中女性消费占一半以上。

图说:央视报道奢侈品消费升温的电视画面

在刚刚经历疫情的风霜之后,相信许多人会下意识有一丝顾虑:经济复苏大幕尚未完全揭开,“她经济”烈火烹油般耀眼,这到底是消费重启的第一站,还是被提前透支的一管口红?

“她经济”来了,不假,可是要看清,真正前排落座的是“妈经济”。有城市媒体做了后续调查,奢侈品专柜的客户信息显示,30岁以上的女性消费者比例比往年上升了一大截。当然,仅个别城市、几个商场的数据难免以偏概全,但也侧面印证了一个答案:作为多数家庭里的财务大臣,妈妈们能从家庭支出中大笔一挥畅快买包,是消费信心回归的一种表现。而这些家庭通常积累了一定社会财富,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消费走向有相当的影响。

简言之,消费重启,还得看“妈”。

这不是说,年轻人不敢消费了。恰恰相反,年轻人正在形成新的消费观。以初入职场就遭疫情暴捶的“95后”为例,他们是最年轻的“基民”,在哥哥姐姐们还在抱怨工资包不起“精致穷”时,早就学会了通过投资理财来增加“睡后收入”;与此同时,高风险意识并不耽误他们追求高消费,但他们的高消费热情却不是围着大牌转,而是追求个性化的商品:在奢侈品专柜排个包,不如猫在二次元世界里一掷千金,淘出独一无二的手办。

“妈经济”还折射了一个现状,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个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因此,追求奢靡的消费习惯,将让渡于真正有实力消费。也就是说,疫情过后,水落石出,那些把全副身家都挎在包上的“裸泳者”或许可以重新反思消费的真正意义,而不必继续陷在消费主义的泥潭里无法自拔。

年轻人更有风险意识、较年长者更具消费信心,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良性发展的消费市场的样子。

图说:广州各大商圈吸引一众大牌落子“首店”

所以你看那些大排长龙的奢侈品门店,无一不是在给城市打广告——居民具有强劲的消费力,形成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就是未来吸引高质量投资、促进“双循环”的压舱石和助推器。这也是为什么广州等城市不遗余力吸引国际大牌落子“首店”,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此看来,“妈妈”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