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晚上,2019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在福建漳州开营。来自台湾师范大学、台南大学、金门大学、铭传大学、高雄科技大学以及闽南师范大学师生40余人参加开营式。
据悉,本次研习营活动为期7天。活动期间,营员们将走访考察漳州、厦门、泉州等闽南区域的文化古迹、人文景点及专题展馆,体验茶艺、扎染等传统文化,开展小组讨论、座谈交流、专题讲座等活动,领略丰富多彩的闽南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漳州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台商投资密集区,也是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是开展两岸闽南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基地。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刘云披露,自2012年起,闽南师范大学已连续主办八届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活动,面向本校和台湾高校招收大学生(含硕、博士研究生)学员,旨在积极传承弘扬闽南文化、促进两岸交流。
刘云还表示,闽南师范大学将继续在增进两岸同胞情感沟通、服务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作出自身贡献。
来自台湾高雄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蔡欣芸对漳州的布袋木偶戏十分感兴趣,她希望通过参加此次研习营,学到有关皮影戏、木偶戏传承与发展的知识。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苏婷婷是研习营的志愿者,她介绍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可以了解台湾青年的生活、学习状况,交到朋友,“大家交流很亲切,之后的户外活动会让两岸青年的情感更进一步”。
“真正有两岸一家亲的感觉”
“这边很贴近台湾文化,精神文化、民俗信仰的一些风格都和台湾相近。”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研究生王阿勉经过此次闽南文化研习营活动,感受颇深。
7日,由闽南师范大学主办的海峡两岸青年闽南文化研习营在福建厦门落幕,活动为期7天,两岸青年共同研习闽南文化,寻找到文化的认同感。
对于第一次来到闽南地区,王阿勉来之前有种复杂心情,“接触了才发现语言、衣食住行都很亲切,真正有两岸一家亲的感觉。”
研习营期间,王阿勉与40余位来自台湾的大学生(含研究生)及闽南师范大学台籍博士生走进漳、厦、泉三地,游览自然风光,瞻仰闽南先贤,欣赏闽南民俗文艺,感受“闽南风·乡土味”的文化魅力。
他们实地考察漳州南山寺、千年古刹三平寺、林语堂纪念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白礁慈济宫、平和绳武楼、厦门南普陀等文化遗址与展馆;聆听闽南文化专题讲座;体验茶艺、扎染等传统文化,在小组互动交流中共同研习、探讨闽南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在看完漳州的世遗土楼、林语堂纪念馆后,王阿勉兴奋不已,“这很有代表性,闽南文化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处,让我找到真、善、美的生活素养。”
王阿勉告诉记者,此行收获满满,透过研习营正规的教育交流与实地探查方式,从多元角度进入闽南文化,看得更宽、更广,“为以后更具体、更深入探究闽南文学、宗教信仰,提供研究动机与参考方向”。
王阿勉认为,闽南文化既在闽南传承,也在台湾发扬光大,大家是一脉相承的。
“两岸青年互相切磋、互相欣赏闽南文化,给两岸年轻人更深入交流的平台。”王阿勉还说,此次了解到闽南师范大学的课程很鲜明、多元化,希望能通过学长的介绍,来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这边的佛寺很神圣,平时都有人诵经,韵味很足。”台湾高雄科技大学硕士蔡欣芸在研习营中关注闽南民间信仰,她还对一些寺庙实行的“环保减香”措施表示点赞。“两岸民间信仰有密切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连接渠道。”
在得知自己的祖先是从闽南地区去到台湾,蔡欣芸感慨道:“台湾与闽南地区是同根同源的关系,大家都是闽南人。”
蔡欣芸告诉记者,此次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的一位要好的大陆朋友,“我们互留联系方式,未来可以相互帮忙找文献,对论文研究、毕业和未来非常有帮助。”
她还表示,以后来大陆发展是不错的选择。
台南大学代表团团长郭懿萱则是初次来大陆,她坦言,此行得到各方面的体贴照顾,并表示对研习营的闽南语诗吟诵讲座感兴趣,“用闽南语读诗会更押韵,很有意思。”
“了解后发现,大陆跟台湾没有太大差别。”郭懿萱还说,大陆的一些消费比台湾更便宜,手机支付、滴滴打车等十分便利,“有机会愿意再来。”
“这次闽南文化交流活动,让两岸青年彼此了解,相互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刘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