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用卡、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消费金融产品一步步颠覆和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消费方式,将超前消费、分期付款等消费理念扩展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后,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来减轻购物的压力,便成为众多消费者都心照不宣的选择。然而,当这样的一种分期产品进入教育领域时,却掀起了一阵阵的腥风血雨。
教育分期“坑多多”
近日,有媒体曝出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为招揽学员,以“0首付、0利息”等诱导和欺骗的形式,忽悠不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报名参加培训班提高自身技能,实则是给报名学生在金融平台上办理贷款,其中不乏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导致很多学生刚毕业,就背上一身债务。广州某学校的大学生王晓云就是一个受害者。她告诉记者自己曾在尚德培训机构“被办理”了教育分期贷款,28期贷款,光手续费就还了3000多,可恨的是这笔手续费在报名时销售却根本没有提及。
除K12领域外,素质教育领域的教育分期贷款现象也是愈演愈烈。
刚刚过去的开学季,深圳的张女士因为没时间督导孩子练琴,趁着快陪练打出 “0首付、0利息,开学季课程套餐限时领”的优惠政策,给6岁的女儿在网上预订了1年的在线互联网课程——快陪练一对一在线钢琴陪练。快陪练的课程顾问表示,因为费用超过了一万元,张女士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如果分三期的话,可以免息,手续费平台承担;如果不满意,还可以随时退课退款。为打消张女士的顾虑,课程顾问还表示,快陪练平台的付费学员超过一万人,单月营收近一千五百万,有着非常良好的用户增长和现金流储备,绝对值得信赖。
最终张女士选择了分三期支付,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这家年轻的公司,因为扩张的速度太过于疯狂,已有不少用户抱怨其师资质量不够稳定,心仪的导师难以预约的问题。
不幸中的万幸是,张女士只是初步接触到教育分期贷款的坑,而在她之前还有更惨的——培训公司跑路。
2018年10月9日,号称融资了千万的教育机构学霸1对1平台停摆,该公司官网显示“公司服务器磁盘欠费”、客服电话持续“无法接听”。媒体爆料,“学霸1对1”的学费欠款达2000万以上,拖欠员工工资约500万元。而在2018年的9月上旬,另一培训机构“贝拓国际少儿英语”多家线下门店关闭,造成“300余名家长学费难退”。两家机构的受害家长都反馈,由于购课时申请了用分期贷款来支付学费,机构倒闭后不仅维权困难,还要面临“无课可上,贷款要还”的问题。
而作为第三方的聚投诉平台数据也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教育培训行业有效投诉量1714件。其中,尚德机构、博学教育等机构成为声讨的焦点。受行业被投诉大户尚德机构投诉解决率下滑影响,第一季度行业整体投诉解决率将至32.3%。从投诉问题类型看,大多数投诉都与教育分期有关。
从“看上去很美”到多方博弈的“信贷套路”
为什么看起来教育机构、金融机构、学员三方能够互惠共赢的教育分期贷款模式,竟然引起如此多的投诉和负面呢?这还要从教育分期付款这个模式的原理来说起。
打着互联网+教育+金融的教育分期贷,设计原理是学生在教育培训机构报名时,通过金融平台申请贷款作为学费,后续再分期还贷。理想的效果是,学生克服经济条件有限的问题掌握技能,教育培训机构增加了生源获得发展,金融平台得到收益,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一笔可以让三方共赢的好“买卖”。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个看似无懈可击的三角模型,却由于利益的牵扯,每个环节都在向着脱轨的方向行驶,最终成为一种祸及多方“信贷套路”。
夸大宣传,一切以拉客为目的。同所有互联网的风口一样,互联网教育风口的初期也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谁更能跑马圈地,占领的市场份额最大,谁就更受资本和受众青睐,最终拿到互联网自带的赢者通吃超级大BUFF。为了迅速获客,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许多教育培训机构都争相打出诱惑性的宣传口号来拉客获客。如达内教育在它的官网上打出了“先就业、后分期付款”的全额助学金计划,并推出利息为0的分期服务。新东方在线也推出“先上课,后还款”的分期信贷服务,500元以上的课程均支持免息分期付款。这些机构都表示学员对课程不满意就能退款,但实际操作起来并非如此。因为教育产品并无具体的质量标准,主要凭主观感受来评判。一旦涉及退费,在退费标准与确认服务标准是否统一的问题上,培训机构和消费者之间难免不会产生分歧。
另外,由于教育培训机构都是向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申请的贷款,在贷款过程中,学员除了输入个人信息外,其余均由销售或者课程顾问代为操作,为了完成业绩指标,很多课程顾问在学员信息的审核上,难免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当学员要求退款、出现维权困难时,大部分课程顾问也是能拖就拖。就算积极配合,这种涉及到学员、教育培训机构、金融机构三方之间的退款程序本身就很复杂,一旦有了拖延,就算平台承诺免息,但是在退款完成之前,学员也必须每个月进行还款,否则个人的征信记录依然会受到影响。
分期贷款和烧钱扩张下的财务风险
为了提高获客率,教育培训机构之间也上演着愈演愈烈的免息分期模式。如VIPKID表示,若通过微信平台的微粒贷,或招联金融进行支付,可以享受5期、10期或12期免息;对标VIPKID的gogokid也表示用户通过蚂蚁花呗分期购买课程可免手续费;快陪练也表示,用户分3期购买课程的,手续费由平台承担。然而,这么一种疯狂的军备竞赛,虽然确实能使获客增加, 但也极大增大了教育培训机构运营的风险。一旦用户支付不了这个费用,再加上退费率和逾期率的存在,最终还是要靠平台去跟银行做结算,这就增加了教育培训机构的财务风险。另外,由于平台需要给分期的用户支付利息(比如一些三期免息,利息还是平台去承担),这就大大增加了平台的运营成本。目前,51talk就因“最近经济不景气”,于去年12月开始停止了分期业务。
除了获客上的竞争,还有对于市场份额的疯狂竞赛。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竞争的主动权,在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平台对于金钱的追求已经到了饮鸩止渴的地步,甚至不惜采取教育分期贷款+风投融资双驾马车驱动获取资金的模式,竭力在这片赛道上进行跑马圈地。如行业普遍采取的办理教育分期贷款,就是通过撬动金融机构的资金进行运营,这相当于手上凭空多了一个变相的资金池,为其持续快速扩张提供资金支撑。另外,有些平台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不断加快融资步伐,进行军备扩张。比如前文提到的快陪练,就是在自身体量较小,融资金额较少的情况下,利用分期贷款+融资的模式进行扩张,却忽略了这种模式大幅增加了自身的运营成本和财务风险,也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
也就是说,在教育分期贷的介入下,原本美好的互联网教育事业却异化成为了一场场套路满满的博弈。里面有年轻人自我成长与残酷现实的博弈,为了发展而选择身背贷款进行冒险,以债务之重换来成长之痛;有教育培训机构与血腥市场的博弈,从教化育人的初衷异化成唯利是图的资本游戏,顺带还危害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有金融平台与监管部门的博弈,他们瞄准监管漏洞,不惜降低风控标准,唯利是图,最终金钱上沾满教育的鲜血。而不排除的是,一旦这些教育培训机构出现经营危机或卷钱跑路,对于消费金融机构和学员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危害绝对不容小觑。
谁在用教育分期贷款给人挖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教育分期贷款成为互联网教育的标配,主要还是在于利益。据腾讯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2336亿元,预计之后几年将继续保持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有望将达三千亿元。然而,这还只是在线教育市场的冰山一角,诸多线下教育机构如美孚英语、达内等也在使用教育分期贷,足见行业市场之大。
而教育培训机构,恰恰就是教育分期贷款的主要推动者。由于市面上专业技术培训方面的在线教育课程单价均是数万,甚至达到十几万之巨。很多客户在支付的时候也会顾虑重重,而选择教育分期贷款的话,负担会大大降低。不排除一些原本偿还能力不强的学员因此买单,但这也为平台埋下了高退费率的隐患。
消费金融机构也是一个重要的推手。作为一个用户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以都市白领和年轻父母为主的用户群体,他们资金额度高、需求量大、逾期率小,是消费金融机构最喜欢的消费场景,吸引了众多消费金融机构纷纷投身教育分期市场。
对于这种不健康的行业现象,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公布的2018年1至8月教育培训类投诉分析中指出:为消除消费者支付顾虑,有些培训机构通过“引导推荐”或“涉嫌强制”等方式,要求消费者向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使消费者以信用风险换取资金保障。有的机构把贷款包装成“免息”、“分期付款”等福利,对贷款限制性条款及风险却只字不提,迷惑性较大。这都使得“恶意包装、审核宽松、资金风险等贷款隐患凸显。”而要真正化解教育分期贷款带来的这些风险,则需要各方去仔细斟酌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