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比利时人克里斯蒂安·西尔万发表被中国画家“抄袭”的言论以来,两个月里已有大量个人、媒体煞有介事地开始吹捧这位“大师”。我们不妨撇开无意义的口水战,从艺术本身聊一聊西尔万及其作品。

介绍西尔万的文章都在强调这位大师“三岁学画,自学成才”,整齐划一如同通稿。此前西尔万在比利时也都没啥名气,也就能找到基金会官网里他自己写的材料,这么写也无可厚非。就在画作的价格和名气一起飞涨的时候,有好事者认真翻了西尔万画作,好奇地去关心学习了一下比利时艺术家的背景,在其网站上的资料显示原来这位最近在中国名声爆红、数钱到手软的画家以前在事业和市场表现真是混得不咋地,是一个明显的商业画家,作品数量巨大、质量重复,批量化产生的作品简单说就是翻来复去高度雷同自我复制的商业行画,难怪在市场上价格平平,在其基金会和画廊都到处有大量积压的作品存货的广告。许多连一百到几百欧元的作品经常频频流拍,无人问津。可以想象,通过这次炒作,杀入中国市场,是西尔万捡了个人生的大金瓜。

西尔万大量复制粘贴的作品可以玩“大家来找茬”

对这件事保持关注,我们看到了更精密的剧本:据称,原先在比利时本地反响平平市场颇不景气的一个商业画家西尔万通过在社交平台上愤怒指责被抄袭;另一面却快乐地卖光了囤积多年的存货。让人怅恍然大悟的是,原来碰瓷这件事,老外才是古今中外第一人。

接下来的剧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想象发挥:声称主持正义的人们,要为才华出众却遭遇不公的画家,在中国声势浩大地举办为其扬名的个展,和某些机构签下合作,又被某些知名评论家夸赞吹捧,最后正义得以声张。如果不是那些突然飙升的作品,似乎一切都美满。也没有人要去怀疑,有没有某些利益团队早已签下了这个外国的画家,翻出二十多年前箱底的存货,借事件的热度和机会,让囤积多年的画卖一个好价?

西尔万的画也就装饰画的价格

西尔万的画作,有自媒体文章吹捧的厉害,‘’西尔万栅格化并置图式有着独特的抽象意味,可以称之为后超现实主义。”对此,专业人士则有意见,比如“中国当代艺术教父”评论家栗宪庭就直言:属于很商业化的作品,没有多少值得探讨的艺术价值。外行可能会被吹稿们唬住,但稍微了解艺术史的人就明白,早在现代艺术往后现代艺术过渡期间,德库宁、杜布菲等大师就在现代艺术的绘画性逻辑之外,开始尝试非理性的潜意识“自动绘画”,这类画作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从儿童绘画、精神障碍患者绘画或土著艺术,乃至一些自然痕迹中去寻找潜意识或无意识的灵感。由于对理性传统的挑衅和冲击和画面的神秘性,这类以儿童画和天真的稚拙者为榜样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中广受欢迎,却不能与市场上同时充斥出现了很多商业性模仿天真者的絵画同日而语。表面上带有设计性的、熟巧流行的装饰性商业仿画这个套路至今还养活着大批画匠,有绘画经验的人应该看得出来西尔万的手法基本上属于这类模式化的自我复刻的套路,和真正的后现代艺术的观念性没有丝毫关系。说人话就是,既没艺术价值又不值钱。

右图是大师阿莱辛斯基的作品,可以看到左边西尔万模仿了分格和符号

在艺术范畴里,会不会将来国内每一个新的大师冉冉升起,就先上演一出这样的闹剧呢,那些骂骂咧咧的假正义的声音里,又有多少真金白银的生意叮当作响。笔者忧心的,是艺术市场的金钱游戏又一次制定更加肆虐的游戏规律,对艺术伤害也将更大。

在互联网流量为王的时代、正义与否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只是在正义的名目下,从昔日的未名画家摇身今天名利双收,捎带着噌热度而入的一众国人,热火朝天的后面也许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