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江创作的葵园背后,有着生命之重,关乎一代人的精神守望。

今天的艺术创作,我认为面临这样三组矛盾:一是全球化与本土关怀之间的矛盾;二是传统艺术样式和新技术艺术之间的矛盾;三是严肃的人文关怀与市场、商业潮流之间的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今天的艺术创作者才能走得更远。

许江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作为中国表现绘画的领军人物,许江应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等国际大展,并荣获第二届北京双年展佳作奖、“鲁迅艺术奖”等重要奖项。近年创作“葵园”系列,在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个展,其作品被多家国际美术馆收藏。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推动者,许江倡导创建了上海双年展、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中国油画双年展等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学术展事;组织策划了“地之缘:当代艺术的迁徙与亚洲地缘政治”等多项重大展览和艺术活动。

嘉宾:许江(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采访:范昕(本报记者)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的艺术创作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径?当艺术+科技渐成时下艺术创作的潮流,有什么是艺术创作者需要守住的初心?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从事艺术创作,需要不断“打开”

文汇报:1978年赶上恢复高考、进入浙江美术学院读书的你,可以说恰与改革开放一路同行。在你看来,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美术创作以及美术教育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许江:40年前,国门打开,我刚入浙美(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读书,我们学校买了一批外国艺术图书,放在橱窗里展示,每天翻阅展示一页。那个时候,我们每天都在翘首盼望,下一页会是什么?就是从那些书里,我们认识了西方两百多年的现代艺术发展史,并很快被推到革新的漫漫长途中。渐渐地,校园里涌动起一股实验艺术的热潮,有了一些另类、多元的追求。1985年,保加利亚壁挂艺术家万曼的工作室、老校友赵无极的讲习班等很多新鲜事物在学校出现,打开了大家的视野。1990年代初,我们引进了盛行于欧洲的具象表现绘画的理论,开始了综合艺术的探索。新世纪之初,我们建立了新媒体艺术工作室和建筑工作室,率先在全世界进行实践类理论的博士培养。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国内几乎所有美术院校都在走这样一条路,一条艺术学学科自主体系的建设建构之路。中国艺术要发展,不能走西方的老路,而仅仅把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拿出来也不行。所以,我们一手要向西方学,学它优秀的东西,一手要向我们的传统学,结合根源的东西,然后立足中国当代火热的生活,来建构一种自主体系。这样的体系我们还在建构当中,但我们抓住了中国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的良好机遇。对于中国艺术教育的当代发展,我认为主体结构是成功的。这与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人的成长密切相连。

文汇报:“像工匠一样劳作,像哲人一样思考”,这是你和学生们常常强调的话。为什么这么说呢?

许江:做艺术的是手艺人,首先要有技术,没有手上的功夫做不了东西,但只满足于手也远远不够,还要读书养心。

在中国美术学院,开学时每个新生都会收到学校准备的定制“入学礼”——两支毛笔以及一本智永书真草千字文。这不是让他们人人成为书法家,而是让他们通过书写毛笔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虚实、疾徐、轻重,进而了解中国人由来已久的精神,中国文化的内涵。这种艺术手法的练习,也将使他们具有一种语言的基础,这种语言的基础就叫做感受力。有了内在的感受力,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

美院的学生们还需要把自己的世界打开,多尝试不同的领域,不断接受新的东西、不太熟悉的东西。从容不迫,心胸开阔,做到这些就很好。

深究艺术语言,以不变应万变

文汇报:今天的艺术创作环境相比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可以运用的创作手段更多了,面对的市场诱惑也更多了。那么,今天的艺术创作者们需要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许江:今天的艺术创作,我认为面临这样三组矛盾。一是全球化与本土关怀之间的矛盾;二是传统艺术样式和新技术艺术之间的矛盾;三是严肃的人文关怀与市场、商业潮流之间的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今天的艺术创作者才能走得更远。

对于第一组矛盾,我们要把握好全球化的大趋势,既不要封闭自己,也不要忘了脚踏实地。即便是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年轻人,也一定要扎根大地,到生活中去,到一线去,去了解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扎根不是一日一换,图个新鲜,浮光掠影,而是持之以恒的深扎。了解生活、深扎社会的过程,也是锤炼自己的过程。

至于第二组矛盾,我认为无论传统技术媒体还是新技术媒体,艺术创作者都不要排斥。今天,蓬勃发展的新技术媒介让人无法忽视,未来有着无限前景,年轻一代尤其喜欢以这样的方式从事艺术创作,但如何把它用好值得深思。即便是人工智能,它的背后仍然是人。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传统艺术媒体赋予了我们很好的感受力,没有这样的感受力作为基础,你的新媒体艺术会做得很浅薄、琐碎。

而解决第三组矛盾,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艺术语言的研究,不要让市场牵着鼻子走,但又不能无视市场。艺术的语言太重要了,只有掌握了它,才能把自己的肉身之感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看到时下有人把中国画用羽毛来贴,看上去很新,其实这是把中国精神给糟蹋了。中国画真正伟大的地方在于,用一杆毛笔就能力透纸背,把人的坚强、博大表现出来。而油画的核心则是触感、触味,让人渴望用手去触摸它、感受它。对于国画、油画等艺术各自不同于其它绘画的语言特性,艺术创作者们需要不断研究、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