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新产业、新业态。在省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董敬军提出,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处于产业发展的低端,需要突出“差异化”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行业规范力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本月正式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高度关注农业和6亿农村人口的福祉,其中有两项涉及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董敬军说,海南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在我国具备优越的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条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董敬军认为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明显不足,目前还处于产业发展的低端,主要是以农家乐(餐饮、钓鱼和采摘)方式为主,吸引的游客群体有限。因为与外省的业态基本雷同,难以拓展岛外市场、吸引更大体量的岛外游客,这种现状不利于形成具有海南地域和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新兴农业产业。
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企业小而散,没有形成发展合力;从产业建设看,开发深度不够,参与性不强,缺乏创意和特色,经营模式雷同;从经营主体看,小部分为乡村基层干部或者经济实力相对较好的致富带头人,而大部分是外来投资人和外来资本,通过出租土地和水面,建立休闲设施进行经营。在这种缺乏规划、散而小、散而弱的局面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可持续性;文化特色不明显,缺少内涵;本地群众参与度低,置身事外,没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董敬军建议,加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要统筹规划农村与农垦的乡村资源,注重差异化的发展模式。”董敬军说,在顶层设计和规划思路上,本着统筹规划、梯次推进,生态优先、突出特色的原则,及城乡一体的统筹方针指导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建设,建议由发改、农业、旅游等部门统筹规划全省农村包括农垦区域的农业产业与乡村资源。在规划发展与营销过程中,注重保持乡村环境与风貌文化的原真性,在改造和扩建中严防出现城市化的现象,并防止同质化的竞争。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组成部分,根据各个区域人口、文化特点和资源优势,规划不同主题的休闲农业区。如琼北都市休闲农业与近郊乡村旅游区、东部侨乡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农业区、南部山海互动型休闲农业与观光度假区、中部民族风情休闲农业与原生态乡村旅游区和西部历史文化休闲农业区。
在发展中注重强化和突出“热带”“橡胶”“黎族”“慢生活”“富氧”“养生”“农业科普”“生产劳作体验”“民间遗产文化”“运动康乐”等,增强独具海南地理、文化特色的元素。
董敬军提出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行业规范力度,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探索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用地保障机制。制定相关政策进行扶持;注重区域科学规划与农业合理开发的可协调性,严格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审批流程,在乡村旅游规划内允许对经过充分论证后的项目进行开发建设;规范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依照法律法规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本报海口2月19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