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总是来源于一段强烈的感情,开心或难过或你生命中的某个事件。”——Anna Sofia Pozzato,意大利艺术疗愈师。

Sofia和陈羽希来自于米兰。Sofia是意大利艺术小组Group Tra的创始人和小组成员之一,是儿童艺术疗愈专业背景的艺术家,毕业于意大利著名的国立美术院——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曾在多个跨国儿童艺术项目中,探索差异化文化及社会背景下的儿童艺术教育, 并与2017年参加了杭州余杭设计图书馆的艺术家驻场计划。 陈羽希是长年旅居米兰的新锐设计师,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参与项目经历包括北京及上海的宝格丽酒店。并与2017年起,与Sofia共同进行设计与艺术教育在跨界领域的实验性探索。

近期Sofia和陈羽希受【Art Community艺术日常】小组的邀约,来到上海参与由【艺术日常】和中民社区共同发起举办的儿童空间感知社区艺术计划

【艺术日常】小组隶属于【KIDSPACE童空间】,小组成员由外籍艺术家、拥有多年学科带头人资历的区美术教研员、海外留学归来的青少派艺术工作者组成。他们有感于中国儿童在学业上的压力和诸多儿童艺术培育机构的机械化艺术教育形式,希望让艺术培育回归本真。

让艺术参与进社区生活,是让艺术从曲高和寡回归到本源,为孩子营造一个自然、健康、没有过多视觉污染的生活环境,为平凡的生活增添趣味和美感。小组成员及联合创始人之一朱女士表示。作为一位5岁男孩的妈妈,加入小组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她觉得社区需要这样持续的、有培育意义和亲近生活的儿童艺术习作活动。现在很多小区在物业和居委的组织下,也经常举办很多各类各样的活动。但是这个小组的国际化视野和朴实持续的艺术培育目标打动了我。小组在社区内举办的艺术习作,让孩子在自然和人文相融合的一个地方发挥,而不是四堵墙内闭门造车。

这次Sofia和陈羽希带来的社区Workshop主题是“Inside & Outside ·,旨在引发儿童对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感知和思考。这个概念不仅体现在:将日常材料头里生活中的常用场景并重新构建外在的世界,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材料的内涵。他们带领孩子们使用拼贴版画的技巧,使用家居织物、食品包装、纸箱板等材料,通过艺术创作集体创作出作品。这些作品将以截然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展览上,引发孩子们对空间、对社区环境的思考。

 

参加本次Workshop的社区主要来自于中民物业投资有限公司 。中民社区是中民物业投资有限公司在社区端着力打造的社区服务品牌;其旨在通过创新载体、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让文化和情怀在社区中彰显特色,并以此建立社区居民间的情感纽带,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助推幸福中国梦的实现。

据悉,除了来自于国外的艺术家,本次社区艺术计划还获得了资深建筑师彭武的积极参与。作为资深建筑师,彭武目前服务于全球最大的设计事务所---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全程参与了目前中国最高的摩天楼上海中心的设计工作。作为该项目的核心成员,他通过运用全球领先的数字化设计平台对系统性设计进行优化。使创意性的战略思考能迅速的付诸实施。

彭武一直致力于艺术与设计领域的跨界研究,在实践和教育领域颇有建树,曾执教于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及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指导数字媒体及建造工作室。他同时也是开源性组织DigiINT的主持,致力于数字技术与开源设计的整合。2014年彭武参与主创的艺术装置春梦入选2014上海艺术双年展。

在美国,社区艺术是非常受重视的。特别是针对儿童的一些项目,体现了目前最前瞻的教育理念彭武表示。参与这个项目,主要是因为我认为技巧的学习只是阶段性的,对于孩子来说,知道世界发展的趋势,接触多元文化并启发他们的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艺术日常小组的一次关于垃圾分类儿童习作的主题讨论中,彭武笑谈他刚到美国生活的一段有趣经历:美国对于垃圾分类非常的注重,基本已经形成了最基本的生活规范。我们刚到美国生活的时候是有点不知所措的。为此我们还去翻找邻居的垃圾桶,看人家到底是怎么分类的……社区儿童艺术计划很好,因为灵活而且贴近生活,这样的培育项目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Sofia和陈羽希的主题习作结束后,彭武将带来他的主题Workshop“用天然材料构筑小空间,通过观察爱筑巢的小动物们,带孩子们学习自然中空间构建的知识。

除了艺术家带来的Workshop之外,艺术日常小组还联合中民社区、上房物业和科瑞物业,在旗下管理的奥林匹克花园等社区举办了免费对社区居民开放的社区艺术布景。色彩绚丽的印第安手绘帐篷、童真可爱的有趣鲸鱼捉迷藏等社区互动装置的布景,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