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2014年发行火爆之后,连续两年发行规模下滑。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虽然二级资本债发行只数以每年50%的速度上升,但总发行金额却先增后减,2014年~2016年发行总额分别为3448.5亿元、2698.64亿元和2273.5亿元。
天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表示,由于一级资本的不足对银行经营影响更大,商业银行近年更倾向于发行优先股,来提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两个指标,这种需求转向使得二级资本债发行额持续减少。
需求转向
据了解,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在2014年的火爆发行,与2013年初《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简称“资本新规”)的实施有着直接关系。
资本新规实施后,此前银行发行的不含减记或转股条款的次级债被认定是不合格的二级资本,需要实施新老划断:2013年1月1日后发行的不合格资本工具不再计入监管资本,但在此之前发行的此类次级债则可计入监管资本,但是要按年递减10%。
而2013年就是这些次级债递减的第一年,这意味着即使不考虑新增资产带来的资本消耗,要保持资本充足率不下降,银行也需进行相应资本补充。由此,2013年7月首笔减记型二级资本工具发行后,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也在随后的2014年迎来发行高峰。
不过,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及上市银行发行优先股试点的启动,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需求转向,使得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在随后两年连续下滑。
廖志明表示,很多银行现在更缺一级资本,单单依靠二级资本债的发行去补充资本,对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提升没有帮助,因此更倾向于发行优先股。“哪怕是优先股发行利率高于二级资本债,也要考虑从一级资本这一端来带动两个资本充足指标的共同提升。”
据记者统计,从2014年5月至今,已有17家上市银行完成优先股融资计划,募集总规模超5260亿元,覆盖A股、H股上市银行及新三板挂牌银行。此外还有9家银行计划发行近1600亿元优先股。
部分银行资本承压
从银行经营角度看,商业银行“轻资本”转型、资产增速放缓及风险环境变化所导致的银行贷款策略不同,也使银行通过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的需求降低。
不过,在资本监管要求趋严、利润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留存收益很难满足银行资本补充,商业银行外部融资需求依旧强烈。考虑到融资成本以及对二级市场冲击的担心、股市低迷等因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主要靠优先股、定增和二级资本债。
除二级资本债发行需求转向优先股,导致发行重点转移外,A股上市银行定增基本平稳保持每年两家的节奏,但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即有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合计完成近283亿元定增,此外浦发和兴业还在同年分别推出148.3亿元、260亿元定增计划。
此外,2016年以来亦有数家银行披露可转债发行计划,总额高达800亿元,转股后均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这一工具与定增共同为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提供支持。
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需求,与资本新规过渡期末临近有关。按照资本新规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别为8.5%、9.5%和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对应要求分别为7.5%、8.5%和10.5%,并要求商业银行在2018年底前达标。
按照A股上市银行去年三季报数据,中信银行、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仅为10.5%的1.09倍和1.07倍;H股上市银行中,郑州银行、锦州银行、邮储银行去年6月末资本充足率水平均为10.5%的1.1倍以下。值得注意的是,一级资本承压的上市银行数量甚至要高于上述银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