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案例”评选结果揭晓,来自武汉市、黄冈市、襄阳市、宜昌市等12个市州县申报的10个项目被评为创新案例。这是湖北省首次针对教师队伍建设评选创新案例。十大创新案例的诞生经过了各地申报、专家评审、集中评议等严格的评审程序。

“我们组织开展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事项申报工作,是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湖北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发挥积极作用。”湖北省教育厅教师处处长童静菊介绍说。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首次评选出的十大创新案例充分呈现了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改革与实践精神,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卓有成效的探索,具有以下亮点:

亮点一:创新载体健全师德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

武汉市的《强化四种关联,探索师德建设新路径》和黄石市铁山区的《开展“十元钱·千分爱”活动,打造党建新载体,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两大创新案例,均聚焦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示范作用。

其中,“十元钱·千分爱”主题实践活动,既突出“重要性”又激发“主动性”。教师用不超过十元的成本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把工作任务项目化,形成贯彻落实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既体现“参与度”又强调“精准度”。发动教育工作者广泛参与,确保活动精准有效,既坚持“常态化”又推动“专业化”。教师用心洞察教育问题,生动讲述教育故事,提高发现力、实现力和呈现力。

亮点二:措施实、力度大,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襄阳市《实施“三名”工程,培育襄派教育家》、随州市《突出“三化”特色,积极实施“2·1·5名师”培养工程》以及长阳、罗田、沙洋三县联袂入围的创新案例《以“国培计划”项目县为支点,打造县级教师培训体系》,从不同层面着眼于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其中,襄阳市的创新案例《实施“三名”工程,培育襄派教育家》,系统梳理了襄阳市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努力培育襄派教育家,是打造万名名师队伍的有力举措和先进经验。该工程实施以来,评选隆中名师278名,隆中名校长44名,建立湖北名师工作室4个,襄阳市级名师工作室44个,实现学科、学段、区域全覆盖。

长阳、罗田、沙洋三县的创新案例《以“国培计划”项目县为支点,打造县级教师培训体系》,为县级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样本。

亮点三:务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荆州市荆州区《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破解均衡发展难题》、恩施州《“四个坚持”保障全科教师定向培养精准发力》、黄冈市《“7+2”模式助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落地开花》三个创新案例,分别从改革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教师编制配备与管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等方面生动呈现了湖北省基层教育管理者改革创新的智慧与魄力。

其中,荆州市荆州区以探索建立“动态核编、统筹配置、岗位竞聘、有序分流、规范进出”的人事管理制度为突破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获批全国“县(区)管校聘”改革示范区。

荆州区成功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的经验可概括为两点:一是以四个核心机制为框架,二是以两个保障机制为基础。

恩施州立足本土教育实际,着力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省率先试点实施全科教师定向委托培养,有效缓解乡村教师“招不进、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编制部门预留编制计划,确保顺利毕业并通过考试考核后的定向培养学生有编有岗。定向培养学生三年学费全免,由州财政负担。州财政另安排每生每年3000元生活费。顶岗实习期间,县市给予不低于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助。

亮点四: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享有职业的尊严和幸福

宜昌市创新案例《建立专业荣誉制度,筑起教育人才高地》和孝感市孝昌县创新案例《实施“三个一”工程,解决乡村教师“三难”问题》,分别从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两方面诠释了为让教师享有职业的尊严和幸福所做的努力。

宜昌市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荣誉制度,构建了专业分系统、晋升讲梯次的教师专业荣誉体系和系统性人才管理框架。

孝昌县以解决住房难、吃饭难、洗澡难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实施“三个一”工程,建设一批过渡周转房、一批教师简易食堂、一批澡堂,明显提升乡村教师获得感,使农村学校留得住人、教师安得下心。

《中国教师报》2018年03月14日第14版 版名:区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