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文近照(网络图片)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在强起来的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公信力不断提高。本报对话文化学者叶小文,听他阐述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影响。

迎接一场新的文明复兴

记 者: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习近平总书记之前的系列讲话,都把文化自信提到一个重要高度。您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叶小文: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振兴,需要强大的活力、持续的动力,来促进生产力的不断解放与持续活跃。生产力诸要素中,如何对人的要素注入活力、动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距离已可以丈量。再往前走,面对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为此,更需要注入强大而有序的活力,保持持续而健康的动力。在近40年成功改革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开放、搞活”——需要爆发活力,但要活而不乱;需要注入动力,但要持续不断;需要深化改革,但要发展不停;需要向外开拓,但要和而不战。中国这一艘巨大的航船继续又快又稳、迎风破浪前行,需要巨大、安全的“核动力”。

记 者:这“核动力”从何处找?

叶小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有这样的传承和基因。

记 者:尽管我们有五千年不曾中断的传统文化,但近代中国也曾一度落后挨打。

叶小文: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延续至今不曾中断和转易,是因为曾经一直延续着这样的文化活力与动力。但历史进程中,也充满挫折、焦虑与冲突。近代中华民族一度衰落,一蹶不振,就因为在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中,我们传统文化的活力、动力机制也出过大问题。“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李约瑟之问,曾令我们纠结不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之问,曾让我们沉痛无比。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另一些国家的活力与动力空前爆发,使我们的一时落伍更加相形见绌、差距拉大。世界的现代化浪潮,起源于数百年前西欧历史上发生的一场持续200余年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带领西欧走出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

但这个文化活力、动力机制,在发展过程中渐现其先天不足和负面效应了。你看,发展颇有冲劲,缺乏平衡功能。人欲不断扩张,节制日渐式微。好比一部越开越快的汽车,油门不断加大,刹车一再失灵。

文艺复兴推动了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早期现代化进程,逐渐形成了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现代世界体系。但这个市场体系,无疑延续了传统的帝国式殖民体系的政治结构。孙中山早就敏锐地发现:欧洲近百年是什么文化呢?是科学的文化,是注重功利的文化,也是行霸道的文化。自欧洲物质文明发达、霸道大行之后,世界各国的道德,便天天退步。

文艺复兴带来的生产力解放使当代西方国家发达,也不断扩大、加剧世界贫富两极的分化。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涉及到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对市场、对资源不断扩张的需求。近代西方世界在崛起的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以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和奴役他人来掠夺资源。这虽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来的繁荣,也埋下了它与世界其他部分的仇恨。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生态危机频频出现。市场经济推动的现代性,带来了迷心逐物、心为物役、私欲膨胀、发展异化的现代病。

文艺复兴激起的活力动力似乎失控了,现在世界秩序混乱不堪,全球治理步履维艰,地区动荡冲突不已,瞻前顾后危机四伏,有学者惊呼已陷入“人类自杀之路”。可见,文艺复兴虽然极大地解放了“人”,但“人”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危机呼唤人本主义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一场新的文艺复兴——新的文明复兴,已躁动于时代的母腹,呼之欲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记 者:这个“新的文明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能派上用场吗?

叶小文:当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动力机制,既可有效延续、继续扩大文艺复兴以来激发活力与动力的正能量,又能够以己所长,弥补文艺复兴以来推进的现代性的先天不足,修正其负面效应。

一方面,几千年中华文明不曾中断和转易的历史,尤其是近代虽也曾一蹶不振但自强不息、翻身解放、自我振兴、再度崛起的历史,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以来,可以在新的时代重新激发、爆发出新的活力与动力。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可以因应后文艺复兴时代修正负面效应的要求。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指出的,“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记 者:什么“独特思维方法”?

叶小文:天人合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允执厥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要爆发活力又能活而不乱,注入动力又可持续不断,向外发展可以和而不战,这就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中”,也是现代国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恰如其分的“度”;

以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其核心,就是“和”。求同存异,中和泰和,和而不同,众缘和合。

还可以列举很多。概而言之,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而特别擅长、今天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又重放光芒的“独特思维方法”,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顶天立地;执“中”为度,以“和”为贵,求同存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注入活力和持续动力。而迎接一场世界性的、并不逊色于历史上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中国可以有所作为。“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

记 者:的确,当今世界,要说哪个国家最有理由讲“文化自信”,就是中国!那么,怎样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叶小文: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人不自信,谁人信之?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中华民族从5000年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中走来,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世界唯一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为中华文明注入深厚的伦理责任和家国情怀,赋予我们民族强大的统一性、内聚力和百折不挠的品格。

中华民族自古就坚守着历史传统,任何外来文化进入中国最终都被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

历史文化传统决定道路选择。中国的未来决不是西化,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决不是发展阶段上的差异,其重要原因在于文化基因的不同。

记 者:这种文化传承,这种思维方法,今天能不能重新激发活力、再度持续动力,能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叶小文:请看实践。按照后文艺复兴时代西方列强“国强必霸”的逻辑,有人臆造出“中国威胁论”。那么,快速崛起的中国如何进一步对外开放?也要靠威胁、靠霸道来扩张吗?中国对外开放一个重要途径和模式,与列强过去走过的路子截然不同,是大力倡导并积极建设“一带一路”,要走出一条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的新路。

“一带一路”首先是经济建设之路。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促使之前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满足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实现走出国与参与国的平等互利。

今天世界各国看好“一带一路”,不仅因为这条新路有互利共赢的经济愿景,还因为这条新路有互利共赢的信心保障。因为这一开放途径和模式所包含的文化底蕴,要避免重蹈近代西方列强开放的老路,破解“国强必霸”“赢者通吃”的逻辑,走出新兴国家与守成国家必有一争、甚至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因为走在最前面的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底气。肇始于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既是贸易大走廊,也是文明大动脉,更是世界大桥梁。穿过历史烟云,顺应各方期待,今天的“一带一路”应运而生,这一构想凝聚了几千年的东方智慧,闪烁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光辉,承载着沿线地区的复兴梦想,迈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步伐。

中国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记 者:中共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为什么中国一定不称霸不扩张?

叶小文:拿破仑曾预言:“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当这只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

中国这只狮子已经醒了,但醒来的是一只和平的狮子。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深知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

中国这只狮子已经醒了,但醒来的是一只可亲的狮子。中国的发展不是损人利己、我赢你输,中国深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同舟共济,和衷共济。

中国这只狮子已经醒了,但醒来的是一只文明的狮子。文明者,相对愚昧、浅薄、狭隘、粗鲁、野蛮而言。文明者,有坦荡荡的君子气度和君子胸怀。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中国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又毕竟是一只已经醒来、“满血复活”的雄狮。你不必为他发抖,也不可对他小觑。他不会炫耀武力,不等于没有实力。他从不惹事生非,也从不怕事怕死。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强起来的中国,“愿同各国人民一起,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为促进世界和平、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因为,中国传承着“以和为贵”。和,是中国强起来的文化基因。

采访人:本报记者 赖睿

嘉 宾:叶小文(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09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