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7日获悉,常州高新区在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年度综合排名中两年跃升17位,已位列第25位,跻身全省国家高新区前3强。这是该区以“十大工程”为统领,在“两聚一高”征途中取得的最大硕果。
2017年,该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0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75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3%。
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常州高新区2017年全面实施的“三提四优三强化”十大工程,为该区取得稳中有进、进中趋好的良好发展态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提”工程,助力转型质效加快提升
产业转型提速、基础设施提质、生态环境提升“三提”工程,助力常州高新区转型质效加快提升。
一是重大项目量质并举,项目引进刷新历史纪录。超额完成市下达的“122”重大项目招引任务,引进总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50亿元或5亿美元以上项目3个,30亿元或3亿美元以上项目3个,重大项目数量创高新区历史之最。
二是特色产业水平跃升。全区“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6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2.2%。永安行成功IPO上市,新增永琪车业等股份制企业26家,德春电力、莱赛激光等9家企业“新三板”挂牌,“新三板”挂牌数和累计数均位居全市第一。
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统筹编制新龙国际商务区、综合港务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专项规划。新孟河延伸拓浚、德胜河“六改三”稳步推进,轨道交通一号线新桥段正线铺轨完成,兴奔路等区域骨干道路建成投用,全年累计完成“四好农村路”改造128.6公里。
四是城乡环境更加宜居。高新广场全面建成,小黄山旅游度假区一期开工建设,新龙生态林二期加快推进,全年预计新增绿地138公顷。“263”专项行动强力实施,超额完成全年削减煤炭消费任务,关停化工生产企业40家,取缔“小散乱污”企业135家。
“四优”工程,形成聚焦富民强大合力
现代农业优产名品、社会事业优质均衡、社会治理优化保障、特色小镇优美乐居,“四优”工程全面形成全社会聚焦富民的强大合力。
一是致力农业农村增收致富,深入推进“西部崛起”战略,基本完成了梅林-东南美丽乡村示范村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新增高效设施农业3340亩,“新农优品荟”正式上线,成功入选全市首家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区”。
二是致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全面启动社会事业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投用新桥高中、飞龙小学等4所学校,区精防康复中心改造工程顺利竣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推进,成功创建省“卫生应急规范区”和“幸福家庭建设项目区”,全面41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成功入选全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试点。
三是致力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建成投运,民生安全保障体系加速构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试点推广,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省级“双拥模范区”考评全市第一,获评全市“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地区”。
创新活动加速释放
创新驱动、人才引领、改革攻坚“三强化”工程,全力打造聚力创新高地,加速释放创新活力。该区全年预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20亿元,同比增长16%;预计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9件、国际专利55件,均居全市第一。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成功入选省“双创团队”4个、“双创人才”12名,分别占全市总数的66.7%和44%。培育创新类国家“千人计划”2人、“万人计划”1人,实现全市创新类“千人计划”零的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普查基本完成,成功创建全市首家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物流示范园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运行,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外资企业审改备“一窗一表”制在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