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报机器.jpg

由中国导演张立嘉拍摄的电影《机器之血》正在热映,我是没有看任何提示走进影院看完的。由成龙主演的这部电影,其制作水准当属一流,票房和观众评分已经证明,我不在赘述。走出影院,脑子还是走不出故事中血淋淋的机器心脏;影片中高科技的技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启示,是当前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新高度。

一、基因生化机器人会控制人类吗。

这部影片的人物是基因生化人,可以说是机器人的更高级形式。一般说来,人们正常的思维,觉得机器人是人类发明的,人类自有一套办法去约束它。比如当下的各种机械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深海探索、医疗甚至家用;给企业节约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有的甚至造出陪护机器人,解决残障人士的日常护理。更为夸张的是,据报道欧洲有了可以做你男女朋友的机器人;以至于有了机器人卖春的场所。这种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如同我们十几年前使用手机大哥大,谁也没有想到今天的这番样子。

不过也有人担心机器人的智慧,有一天会灭杀人类。我们从何时开始感到惶恐?今年,位于伦敦的人工智能企业DeepMind宣布在机器智能领域取得又一重大突破。他们研发的算法自行根据围棋规则反复尝试,学会了这个古老精妙的游戏。该程序名为AlphaGo Zero,在自我对弈400万场后,便拥有了超人的棋力。做到这些,它只花了不到一个月,而人类却往往需要经过一二十年的艰苦训练才有望成为棋艺高超的围棋大师。

与往常一样,这次也有专家出来告诉公众不必害怕人工智能,他们强调说,在现实生活中,下围棋算不上什么实用技能,因此科技的突飞猛进虽然令人惊异,却也无需恐慌,下围棋与人类的常规智能相去甚远。然而也有许多人怀抱着合理的担忧,认为人工智能会对社会危害甚巨:引发失业,加剧不平等,让战争脱离人类的控制,甚至埋下威胁我们人类生存的隐患。无论你是和科学家Ray Kurzweil一样,相信人工智能的出现是天堂的曙光;抑或认同哲学家Nick Bostrom、物理学家Stephen Hawking以及企业家Elon Musk的言论,认为它意味着人类纪元的黄昏,有一点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将对人类的命运造成深刻的影响。

电影《机器之血》就有这样的画面,实验室造出的人造心脏机器人,有着巨大的能量,以致与人为敌。为此,科学家纷纷研究控制机器人的法术。有人建议给机器人建立一套伦理规则,来确保机器人不会毁灭人类。一位研究专家说,这是不可预测的;他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享受机器人带来幸福生活的时代,不会超过20年甚至十年,机器人的智慧就会超过人类。机器人的智慧看人类,就像我们看实验室的小白鼠。

电影中强大的生化机器人战士之威猛火力,瞬间所向无敌。让你联想到有一天,机器人向我们人类开火。电影是假的,可现实飞速的发展证明了电影里叙事逻辑的可能性。

二、人类被生化机器人控制被科技进步的规律所证明

   电影里描述的基因变异,有科学的道理。当下人工智能化身为虚拟私人助理,学会了倾听与交谈。尽管目前它们的交流能力还很弱,不出一二十年,我们将难以分辨这些人工智能与真正人类的声音,它们所具备的,还有常人没有的完美记忆、沉着与耐心。

这些巨大的进步都是由摩尔定律驱动的,摩尔通过观察提出,每个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件数目每隔一年便会增加一倍。我们很难理解这种指数级的增长。自从人类为了生产原子弹而发明计算机以来,它们的计算能力已经增长了约100亿倍。我们正在见证第一批商业量子计算机的诞生,它们将推动计算能力进一步增长。

所有人都将被这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所裹挟。蒸汽机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电力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从此能够大批量生产商品,消费文化也由此诞生。第三次工业革命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人类的经济重心从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

每次工业革命都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让我们享受了更多的社会福利与更长的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逐渐取代了各种各样的人类劳动力,我们的就业情况因而不断变化。

但这并不是自然规律。没有人能保证,未来所有(哪怕是大多数)成年人都能找到工作,尤其是在科技干扰就业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情况下。到了某个节点,机器发展的速度将超过个人与整个社会的适应能力。那也许就是灾难降临之时。

自动化当然有许多好处,例如生产出各种我们今天想也想不到的新奇产品——但这些好处只有富人或高薪人士才能享受。人工智能将加剧贫富人群之间的不平等。

电影中的生化机器人作战画面,展示了机器人作战的能力。可以看到,一旦人们研发出了武器化的人工智能,它们所投入的武装冲突规模势必比人类的理解与应对能力要大得多,反应速度也要快得多。总有一天,或许无心,或许有意,人工智能的杀戮行为将不再受到人类的监管。

三、电影展示了我们目前为止无法理解的人类纪元。

电影中有一只生化机器人眼睛让观众觉得神奇,这只眼睛已经直接接入神经系统,有着非凡的识别和认知能力。这只机械眼睛可以理解为,是做神经外科手术来穿透颅骨实现的。

现实中技术发展的速度要比我们预想的快,尤其是在脑机接口领域。看看七年前在车祸中受伤的Nancy Smith。她四肢瘫痪,只有头和肩部能动。加利福尼亚州的神经外科医生和神经科学家在她的大脑皮层植入了微小的一系列“针床”电极,对她的意图(拿杯子或敲击琴键)加以编码。然后程序算法会解码她的神经信号,再将指令传递给音乐合成器,这样她就可以用大脑来演奏音乐了。神经科学家目前正在设法为瘫患者植入电极,给体觉皮层施加电刺激,以此替代这些信号。

据导演张立嘉介绍,《机器之血》从筹备到完成拍摄,绝对是场硬仗,影片饱含科技元素的“近未来”概念,更是一次大胆尝试和突破,“国内很缺这种风格的电影,我们应该尝试去做。” 影片的超未来的科技感,已是从机器人发展到生化机器人的一个更高级时代了。中国导演编剧的想象力,在这部影片中被证实与好莱坞的编据导演有着旗鼓相当的实力。

高品质的科幻电影包含着人类的哲理和对未来的预测;影片警示我们的机器人创造研究者,应该有一套应生化对机器人毁灭我们人类的法术,电影《机器之血》希望不会是真的,看得出影片中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文明足以任何抵挡邪恶的力量,这也是电影的主题。

作者:路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