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至爱梵高》,真觉得眼前那方大银幕成了一块硕大的画布。画布上灵动的一帧一帧就仿佛是梵高本人的作品:星空、麦田与向日葵……当我们想起那个孤独的天才,那个生前被世界抛弃、死后又获得大众追捧的艺术家时,会觉得好讽刺!有人说,梵高的悲剧是因为他天性忧郁,加上怀才不遇。我倒觉得是审美的超前表达和世俗的滞后眼光造成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后印象主义先驱一生潦倒,英年殒命。
《至爱梵高》大概算得上是今年上映的中外影片中最为独特、最为诚挚、最具艺术性,同时背后也蕴藏了最密集绘画“劳动”的作品了。影片从梵高最著名的那幅《星夜》开场,到《罗纳河星夜》结束,一共用了65000幅参照、模仿梵高原作的手绘作品,构筑起了描述画家生前六个月里面生存情形的故事。
电影情节展开于邮差约瑟夫叫儿子替他去送一封梵高生前写给弟弟提奥的信。然而那个名叫阿尔芒·罗兰的年轻人对梵高表示了十二分的不屑:不就是个潦倒且懦弱的疯子吗?居然会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给妓女,软弱到小孩子对他的欺负都不敢反抗。
不过不屑归不屑,送信的旅程还是开始了。一路上,罗兰遇到了一系列和梵高有过交集的人。奇怪的是,每一个人口中的“梵高”都大相径庭。比如加歇医生家的女管家觉得梵高是个眼神里流露着疯狂的乖戾家伙;旅店老板的女儿觉得梵高作息规律,喜欢画画且风雨无阻。而到了那个和梵高熟识的船夫口中,他的朋友则是个孤独至极,且对医生女儿显露情愫的人……关于梵高之死,同样众说纷纭。虽然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很有些悬疑色彩,但加歇医生的话应该是最接近梵高临死前精神状态的。
梵高没受过正规绘画训练,27岁学画,37岁去世。同样喜爱绘画的加歇医生对梵高的才华既羡慕又妒忌。一次他和梵高吵架,口不择言道:“你说我过得虚伪,不敢追求自己的梦想,那你想要的真实又是什么?你的存在、你的追求都成了你弟弟不幸的根源!而这,就是你追求艺术、追求梦想的代价!”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梵高。
梵高一生失意落魄,连画具都来自弟弟的资助。在这种情况下,本就敏感的他自然变得极度自卑又极度自尊。一次次西西福斯般的失败,更是摧残了梵高的内心。他最难接受的便是自己成了弟弟的累赘,正像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在进步一样。然而他得不到任何正面回应,却等来了外人如此刻薄的嘲讽和质问!
一天午后,在那片金黄璀璨的麦田里,突然响起了一声巨大枪响。画家倒下了,没人知道梵高在中弹的那一刻想到了什么……作为观众,我只是从影片中梵高回眸的镜头里感受到了那眼神里蕴藏的无边寂寞、哀伤和痛苦。他的痛苦无法衡量,你只能从其画作中去琢磨。
梵高的一生,饱尝这个世界的冷漠,这种冷漠宛若冰刃,切割着天才的心。可他依然强硬反抗,在静默中努力创作,宣泄内心郁勃的情感,试图用画作证明自己惊才绝艳的一面。其实,当那个孤独的灵魂回眸看这个世界的时候,观众瞬间情动于衷的热泪盈眶并非源于感同身受,也不是因为物伤其类,而是超拔美妙的艺术之美和失落无助的生活之痛间显现的撕裂感的反差。就如电影最后梵高写给弟弟提奥信中所说的:“大多数人眼中我是谁?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人,一个无名氏,一个不招人待见的人,一个从来没有、也不会拥有社会地位的人,简而言之就是比卑微更卑微。即便这样,就算我真的是这样,总有一天,我也会用我的作品告诉所有人,这个寂寂无名的人心中燃烧的追求!”实际上,梵高一直用绘画艺术挣扎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非常喜欢这部近乎用行为艺术般的繁复方法完成的手绘油画电影。它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星空之下那个孤独的天才画家曾经有过的内心坎坷和精神光芒,也让我见识了在当下真的还有一些人所思至深,所感至柔,为了向真正的艺术和艺术家表达内心的绵绵敬意竟能如此沉下心来,一笔一划,绘制出美妙画幅,并由此创制出一部原本在我的想象中不可能完成的电影作品,让更多的人理解艺术的纯粹、魅力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