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乳山市游客接待量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0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和23%。这是乳山市在全域旅游格局下取得的新成就。

“全域旅游是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来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实现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乳山市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乳山市正坚持政府引领、整体规划、专业运营、融合发展、多方参与、压实责任,积极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探索各类旅游要素的有机整合,着力构建了“处处是景点、月月有看点”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项目+”:创新资本运营新样板

乳山旅游发展一度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是部分优质旅游资源在民营过程中出现“占而不建、建而缓慢、无钱投入、不会经营”等问题,导致旅游产品老化、低端化、同质化。借助发展全域旅游的机会,乳山市转变思路,提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成立乳山市国有中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乳山市旅游资源纳入统一平台,对乳山市旅游项目实行“统一规划 、统一策划、统一开发、统一运营”,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运营,为提高旅游产业整体效应、加快推进旅游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马石山、胶东育儿所作为首批资产已划拨至中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岠嵎山景区也将于后期统一纳入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资产内。中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还将继续整合收购其他有意出让或无力经营的民营景区,并与巅峰智业公司合作成立项目运营公司,实施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管理。

按照市场化运作要求,以现有项目为依托,采取政府引导的方式,设立20亿元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成立青募基金管理公司,全面负责资金筹措及基金管理工作,有效解决了旅游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下一步,将重点抓好岠嵎山、大乳山、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沿线及牡蛎小镇等优质旅游资源开发,以此为切入点,不断强化项目投入,完善配套设施,打造乳山旅游资本运营新样板。

同时,乳山市建立重点项目常态化调度机制,每月调度上报重点旅游项目进展。截至8月底,乳山市旅游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5.7亿元,大乳山、福如东海两个景区被确定为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福如东海文化园被确定为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台依湖酒庄被确定为山东省旅游休闲重大工程项目,山海边民宿被省旅发委列入年度奖励扶持项目。

“文化+”:深挖内涵实现提档升级

胶东文化、红色文化是乳山市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文化资源。近年来,乳山市重视地方特色文化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将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融入旅游发展,做深做细“文化+”文章,吸引游客,提升旅游附加值。

乳山市深挖文化内涵赋予乡村旅游更显著的特色,真正实现了“一村一品”。位于马石山下的下石硼村曾是革命根据地,保留有枪械维修厂旧址、秘密医院、兵工厂、印钞厂、被服厂等革命遗址。经修复、修缮革命遗址,“红色革命文化”成为马石山乡村旅游的主题。田家村是胶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据点。中共胶东区党委曾在此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乳山市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了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田家村成为以“乳娘文化”为重点的红色教育基地示范区。

乳山市在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等多产业融合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探索。推进文化产业与农业观光、鲜果采摘、乡村旅游相结合,建成台依湖酒庄生态文化区、正华石佛山景区、垛山生态休闲观光园、金牛谷生态园、益天生态旅游观光园等一批特色农业休闲园区;重点推动大姜、牡蛎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落地,引导葡萄酒庄博览园、华隆食品等与旅游融合,推动全产业链不断提档升级。

“互联网+”:上线下做营销大文章

乳山市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营销并举”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营销手段,借助“互联网+”,多元化推介乳山旅游。

基于互联网思维,乳山市积极引导大乳山、多福山、小汤温泉等开展微信营销活动;与大众网合作策划推出了乳山旅游十大名产评选活动,活动累计投票30万次,网络访问量约100万人次,乳山的城市品牌形象和特色旅游关注度大大提升;与威海大众网合作推出了首届旅游名产、风车节、旗袍展等线下活动,实现了景区之间、旅游目的地与涉旅企业之间、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客源共享;借助电商平台,策划推出全民游乳山、牡蛎文化节等旅游营销活动;与济南电视台等开展线上线下体验活动,增加景区客源和效益。乳山市还聘请专业机构升级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对旅游产品进行统一策划包装、线上推介,打通“线上+线下”运作模式,打造一批“有情怀、有内涵”的文化旅游工艺品,提高旅游产品层次和网络市场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