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市嘉积镇嘉囊社区, 由八十岁的老党员王国民创办的“大众书屋”吸引了不少市民读书看报,交流学习。(资料图片)阮琛 摄

10月19日,临高县新盈镇头咀村海丰养殖基地码头一派繁忙,63岁的海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灵和员工正一起商议着未来深海养殖业布局。“希望我们的深水网箱养殖快速发展,让更多百姓脱贫致富。”虽然已到养老的年纪,但黄达灵仍然激情饱满地每天全勤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海丰养殖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拥有600多口深海网箱,产品远销近30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27个大中城市设有销售点,年销售额超4亿元。今年,他被评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

“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省老龄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我省,“积极养老”的观念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青睐,许多老人到了退休年龄,仍用自己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国家、社会和他人奉献余热。

老骥伏枥投身公益造福社会

今年64岁的海口市公安局退休民警吕大俊是老有所为的模范,他被我省很多残疾人所熟悉。四十多年来,他经常性地扶助了300多名贫困残疾人,志愿为残疾人当义工服务5000多次,累计时间1万多小时,他从自己微薄的工资和退休金中支付了60多万元资金用于助残。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集聚更多的力量,让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呵护。”退休后的吕大俊发起成立了“海南省扶残助残爱心协会”,用他的话说:“人生老有所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一定要把扶残助残坚持到底。”

文昌市教育局原局长薛英炳是文昌龙楼人,2011年退休。“我的家乡,很多孩子由于家庭困难不能完成学业。”退休后不久,他就开始向文昌民政局申请,组织成立文昌市龙楼镇教育慈善会。

凭着薛英炳在教育领域的资历和口碑,龙楼镇教育慈善会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但薛英炳觉得,仅靠政府部门的支持远远不能满足慈善会“助学、奖教、奖学”的需求。他开始四处“化缘”,发动亲朋好友、龙楼籍的乡镇干部或外出干部帮助联系公司、企业捐助。多年的助学善举,帮助一大批贫困学子圆了求学梦。

省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我省,有越来越多像吕大俊、薛英炳这样的老人,他们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仍在不断造福社会、服务他人,充分发挥好老年群体的作用将是全社会一笔难得的财富。“要积极支持‘老有所为’群体以适当方式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搭建引导、服务‘老有所为’的平台,让他们健康、轻松地参与社会服务。”

“候鸟”老人发挥余热促琼岛发展

每年冬季,都有大批外地老年人来到海南度假避寒,被形象地称之为“候鸟”老人。在这个群体中,不乏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和精英。其中许多人在休闲度假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专长,主动参与海南发展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今年2月份不完全调查统计显示,海南共有14174名“候鸟型”人才被挖掘使用,其中有2690人是高层次“候鸟型”人才。

来自新疆畜牧科学院年过八旬的畜牧专家郭志勤和夫人史梅英在10年时间里,不辞劳苦、不计报酬,来往于相隔万里的新疆、海南两地,深情诠释了“候鸟”人才“海南万里真吾乡”的情怀。作为科研人,他们明知在热带地区开展原本在温带草原生活的奶牛扩繁养殖研究以及规模乳品生产,在国内仍属空白,却依然选择在三亚进行试验,把个人的荣辱得失抛在脑后。

作为“候鸟”,他们不顾高龄,在10年时间里频繁往来于新疆与海南,行走在海南乡野间,分工合作,为奶牛的饲养和黑山羊的改良扩繁殚精竭虑,不计物质上的回报。在郭老夫妇的影响、带动下,新疆、北京、内蒙古、江苏等地的专家纷纷将目光投射到海南的畜牧业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候鸟”人才,引导帮助“候鸟”老人融入海南大家庭,鼓励欢迎“候鸟”人才参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为“候鸟”人才发挥作用构筑平台、建立机制,多渠道、多方式“柔性”引进人才。

今年初,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候鸟型”人才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充分挖掘“候鸟”人群中的人才资源,畅通了“候鸟型”人才与用人单位的对接渠道,明确了对“候鸟型”人才的激励保障措施。

《意见》指出,“候鸟型”人才是指来我省季节性休养、生活、旅游,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在不改变其原有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方式自愿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省外人才。《意见》提出了“围绕我省十二个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到2020年,全省使用‘候鸟型’人才1万人左右”的目标,其中“候鸟型”高层次人才1000人左右,“候鸟型”科技创新团队10个以上,并以此为牵引,吸引更多的“候鸟型”人才向海南聚集。

老党员干部言传身教影响下一代

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何如伟今年92周岁了。这名有着70多年党龄的琼崖纵队老战士、老共产党员,在耄耋之年仍然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上,以实际行动兑现70多年前那段掷地有声的入党誓言。20多年来,他亲自撰写40多篇向青少年进行主题教育的宣讲稿,到省直机关、大专院校、各市县作演讲报告400多场,受教育人数40多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省80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由何如伟亲自主持实施或参与协调有关部门实施建成的就有28个,广受各界赞誉。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海南,何如伟这样坚守初心的老共产党员不是个例。

今年4月,海南大学举办了中央党校金春明教授、李振霞教授伉俪向海南大学图书馆捐书仪式。金春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共党史专家,虽然年事已高,但至今仍笔耕不辍。李振霞教授在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领域颇有建树。据统计,从2015年开始,金春明、李振霞累计向海南大学、海口经济学院捐赠图书近7000册。

“书是文化资源,应发挥最大效益。我们老了,这些书继续放在我们手里难以发挥作用了。”金春明、李振霞教授伉俪表示,他们的晚年生活选择了冬南飞、夏北归的“候鸟”生活,半年在海南三亚,半年在北京,书每年要躺上半年无人问津,不起社会作用。“决定捐书,就是想让书中的知识,长上翅膀,飞出家门,能与众人为伴,在广阔空间大放异彩,让更多人生活充满光辉。”李振霞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省老龄办负责人介绍, 在海南养老的很多离退休党员干部“不移白首之心”,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他们的优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阿超林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