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双一流”大学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吉林大学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黄大年先进事迹指示精神

光明日报记者 鲍盛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于姗姗

8月17日,吉林大学东荣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座无虚席,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向师生们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内容。校长李元元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回信精神,讲了吉林大学下一步深入发展的四点意见。师生们热烈讨论,畅谈学习感受,展望建设“双一流”大学的美好未来。

对于总书记的回信,吉林大学师生有着更深的感受,因为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是在吉林大学举办的。能够成为全国第一个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学校,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高等教育发展思想,瞄准“双一流”目标奋力前行,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吉林大学:瞄准

思政教育引领创新

前不久,吉林大学中心校区经济信息教学楼里展开了一次特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讨论,讨论缘于一封特殊的“海外来信”。

“专业课、基础课与思政课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前者是一个向量的长度,而思政课决定一个向量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这个向量再长也没什么用。”这段形象的文字,摘自吉林大学物理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李超的来信,李超现就读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物理学院。他结合自己在校期间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经历,总结了吉林大学思政课教学的几大特点:一是课程考察方式多种多样;二是重视实践环节;三是授课教师研究领域跨度广;四是师生建立起了良好的友谊。

当教务处王瑞老师读完这封2800多字的信后,在场的每位师生都被深深打动了,信中的很多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吉林大学:瞄准

吉林大学秋色。图片由吉林大学提供

在做好课堂教育的同时,吉林大学还把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结合起来,专门成立“吉林大学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逐渐构建起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党委书记杨振斌多年坚持的“毕业生最后一堂党课”深入人心,校长李元元亲自给学生上思政课鼓舞士气,“思政课班主任”制度好评如潮,处处彰显核心价值观的话剧《唐敖庆》感人肺腑,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令人振奋……

吉林大学还把全校1100多个基层党支部作为堡垒,把2.4万名师生党员作为先锋,在全校范围内创新开展了“讲述身边党员故事”活动,推出了一批以老校长筚路蓝缕身体力行、师生团队南极科考不畏险阻、地学教授坚守高原矢志奉献等为代表的吉大人自己的党员典型。这些活动的经验做法入选中组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案例》。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根据高校党组织的根本任务、教育事业发展呈现的新特征、师生员工的新期待,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杨振斌说。

吉林大学:瞄准

师生参加“重走白求恩路”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图片由吉林大学提供

优良传统彰显特色

吉林大学的全体师生永远也不能忘记,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东北地区的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有着光荣的红色传统。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出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和人民极端热忱的白求恩精神。如今,又出现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从白求恩到黄大年,至诚的爱国情怀、敬业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代代吉大人精神的延续。

今年7月,吉林大学组织海外博士井冈山培训班,培训还没有结束,就有5位新入职的海外博士在井冈山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吉林大学:瞄准

吉大师生排演话剧《唐敖庆》。图片由吉林大学提供

统计数据显示,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吉林大学本科教育培养出了15位两院院士和76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这源于吉林大学重视本科教育,重视人才培养,形成了像‘黄大年团队’这样的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和优良传统。”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说。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吉林大学正是以自身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为切入口,把人才培养视为重中之重,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积淀了雄厚的本科教育优势。

科研兴邦服务发展

从多次成功钻取南极冰盖最高点冰心,到陆域可燃冰冷钻热采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从研发世界上首例喷水无墨打印技术,到培育出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牛;从承担“中华字库”重大科技工程部分项目,到研究日本侵华档案中若干重大侵华罪行……近年来,吉林大学科研发展成就显著,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吉林大学:瞄准

中科院院士于吉红教授指导学生实验。图片由吉林大学提供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大学高水平学科群建设卓有成效,学校世界综合排名大幅提升,排进ESI全球前1%的学科数量猛增,实现了新的发展。在如今的吉林大学,有国内学术声望极好的数学学科,科研成就卓著的物理学科,跻身世界水平的化学学科及彰显强劲实力的材料学科,也有足以问鼎国内学界的考古学学科,强调人文关怀的哲学学科,吉大的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并不断实现新的进步和发展。

吉林大学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科学研究与项目攻关,为吉林省带来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吉大还高度注重国内外交流,与270 多个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基本形成了全球性合作网络。今年6月,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吉林大学共建“吉林大学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这是国家外国专家局与高校合作共建的首个基地。吉大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育力度,一批像黄大年一样的爱国精英受到感召,目前学校拥有各类“国字号”人才240余人。

“学校要真正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和第一动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特别是理想信念留人!”李元元说。

《光明日报》( 2017年08月3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