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记者跟随内蒙古自治区残联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建华北街的疗养院家属楼残疾人范吉庆的家,今年35岁的范吉庆3岁时因烧伤造成多重残疾。当范吉庆接过慰问款时,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他说:“这么多年了,政府一直关照我,不仅给我办了低保、残疾护理补贴,逢年过节还来慰问。”5月21日是第27次全国助残日,围绕“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这一主题,自治区残联开展了活动轮椅捐赠、走访玉泉区启英儿童康复中心福利机构、看望慰问残疾人家庭、举办“心手相牵、守望相助”公益慈善晚会等助残日系列活动。
记者从自治区残联了解到,目前全区有158.58万残疾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39%。近年来,我区将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决策部署,用兜底托板、生活保障、创业就业、权益保障等多种形式帮助残疾人增收,着力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我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在全国较早开始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195.18万人次残疾人受益;有26.63万城乡困难残疾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41.35万残疾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62.07万残疾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政府予以补贴;将19个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提高了残疾人的医疗康复保障水平;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成年重度残疾人视为单独立户,可单独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
据介绍,2015年1月1日,我区启动了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实名制专项调查,截至2017年4月,获取了774514名持证残疾人的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状况的第一手信息,为下一步开展残疾人精准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此外,我区通过残疾人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灵活就业、辅助性就业等多种方式帮助残疾人增收:自治区每年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补贴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2016年补贴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167家,吸纳残疾人就业4223人,其中残疾人创业的企业61家,带动残疾人就业767人;对193672名农村牧区有就业意愿和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对91867名城镇有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