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月10日讯(记者 俞杰)一边股价连创新高,在资本市场上“风生水起”;另一边接连传出“国酒”商标申请被否、领导班子或将变动的消息,茅台的岁末年初注定不太平静。有机构认为市场还未真正理解茅台价值,然而面对飞天茅台价格的飞涨,已经有商家悄悄踩了“刹车”。

酒价连涨股价创新高

新年伊始,贵州茅台的股价就不断刷新纪录。1月6日,贵州茅台盘中股价达到359.78元/股,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网财经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1月8日,贵州茅台盘中股价曾创下低点83.77元/股,此后便一路飞升,三年后的如今已上涨超过三倍,仅2016年股价涨幅就超过50%。

高股价的背后有着良好业绩的依托。此前贵州茅台发布的2016年度主要经营数据显示,公司2016年营业总收入398.56亿元,同比增长19.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5亿元,同比增长7.4%。

股价上涨的同时,其产品价格也持续走高。据媒体报道,飞天茅台在多地的一批价已突破1100元,经销商库存普遍紧张。在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看来,此轮涨价和缺货是对于资本市场的后续反应。他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茅台股票的价值来自于茅台酒的稀缺性,“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整个资本市场在人为地抬高茅台的股价,相应在销售层面出现了经销商大量囤货的情况”,属于“恐慌性囤货”。

十余家券商齐齐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股王”茅台得到各家券商的集中青睐。据中国网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12月以来,共有十余家券商发布研报,给出贵州茅台“强烈推荐”和“买入”评级。西南证券、招商证券均给出400元的目标价,此前中金公司更是给出472元的目标价,将茅台估值提升至近6000亿元。

中金公司在1月4日盘后再发报告,称“市场并没有真正理解茅台在大众和高端个性消费升级时代所形成的新价值”,认为市场在“价格天花板突破、销量需求、业绩低估和估值”三个方面对茅台存在预期差。

然而据相关报道,虽然贵州茅台股价不断上涨,但从2016年三季报可以看出,十大流通股股东出现了多个减持的现象,如证金公司减持了313.207万股,社保101组合减持了26.373万股。这一现象在2016年中报中已初现端倪。

经销商“踩刹车”避险

面对飞天茅台“一天一个价”的形势,有经销商采取了不同的策略。1月3日,广州市俊涛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则“温馨提示”引发酒业圈热议。该公司向顾客提示称:“因近期茅台酒价格已经偏离了厂家的要求,作为经营了18年的俊涛公司,有责任为您、为厂家把好关。所以,我司暂不进货销售,如价格恢复正常,再为各位爱好茅台的人士服务。”

广州俊涛董事长张健伟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茅台集团领导明确说零售价1200元比较合适,但照目前超过1100元的批发价状况,作为终端零售商要维系这一价格很有难度。他介绍,公司的飞天茅台已经一个月没进货,准备看新年出货后厂家是否有新“动作”,价格稳定后再入手。

在2012年茅台零售价冲破2000元/瓶时,广州俊涛就曾选择“踩刹车”。张健伟称,当时飞天茅台的价格脱离实际价值较大,“宁愿不进货不卖了”。此后受反腐倡廉和“八项规定”等因素的影响,茅台价格急转直下,回落直至“腰斩”,2015年才逐渐企稳。

对上一轮涨价印象深刻的张健伟表示,此次上涨不能同上次相比,但渠道非理性囤积的因素始终存在。在他看来,春节前厂家对价格进行调整的可能性不大,节后可能会有一定的举措。“如果批价仍维持在1100元以上,那我们就只能提高零售价,‘贵来贵卖’了。”

酒价高企或分流消费者

茅台在去年底的经销商大会上释放“增量”信息,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表示,2017年茅台酒的销量准备了2.6万吨,比2016年增长15%。茅台集团领导此前便明确过稳价的态度,然而增量是否能达到稳价的目的?多家机构给出了相反的判断。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今年市场投放的增量将主要用于新品、生肖酒和国际市场,国内茅台流通量增长不多。同时,考虑到茅台酒的生产周期,2013年的基酒产量可供2017年茅台酒销售3.08万吨,但从去年接近3万吨的实际发货看,“今年需求稍微有所增长,供应就会更为紧张。”

方正证券研报也指出,根据茅台酒产量数据和市场数据来看,短缺状态会一直向后传导,供不应求的局面会持续。研报预计,未来3-5年茅台的供给量遇到天花板,价格就成为调节供需的关键,2018年初将是飞天出厂价上调的关键节点。

此外,方正证券研报认为,现在支撑茅台增长的已经是高端消费需求,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茅台如果通过价格上涨来抑制需求保持供给平衡,最受益的将是五粮液、国窖1573等价格在700--800元左右的高端品牌。蔡学飞也向记者表示,茅台价格上涨会给紧随其后的品牌预留更多的价格空间,可能会出现一部分消费者被分流。